宜昌BRT带来大量小汽车向公交出行方式的转移

主要的变化:从小汽车出行转移到BRT出行

文章作者Karl Fjellstrom,写于2016年1月,调查人员朱景璐

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个关键挑战是如何引导那些高密度开发建筑中的人们继续使用公共交通出行,而不是使用小汽车出行。在BRT走廊沿线用地高密度开发的情况下,BRT是如何做到有效鼓励交通出行方式的转移?

宜昌BRT一期走廊沿着东山大道穿过市中心的高密度开发区和南部的低密度区。BRT走廊沿线新开发的地块多数是多种结构混合的高层建筑,包括建筑面朝着BRT走廊的一面是商铺,地下层作为停车场以及封闭的小区门岗。对于城市土地利用与人口来说,这类高密度开发建筑具有很大的代表性,而且高密度开发建筑还在不断地增加,ITDP试图找出由BRT项目带来的公交、自行车以及步行的改善,对这些高层建筑封闭小区居民的交通出行模式带来的影响。

在BRT走廊沿线用地高密度开发的情况下,BRT是如何做到有效鼓励交通出行方式的转移?

调查组选择了BRT走廊沿线的5个居住小区,来自市内2个行政区。数据调查及收集时间包括2015年4月(BRT开通之前),以及2015年10月(BRT开通后三个月)。2014年7月在其中2个小区做了另一项调查。以上调查时段是早上7点到9点,选择在周中的工作日进行调查,“BRT开通前”和“BRT开通后”也是采用同样的调查时间。

调查人员在小区出口对使用不同交通方式的人群分别计数,包括自行车、汽车和步行。与此同时,每个出口都有一名或两名调查人员询问步行的一小部分人群:“你将采用那种出行方式:出租车、公共汽车还是步行?”每个小区配备了3到7位调查人员。每个调查点都取得了物业管理部门的同意。调查人员和小区保安一起站在行人和小汽车的出口处。调查人员的数量根据小区出入口的数量从3个到7个不等,这次调查中金缔华城是最大的开发项目,配备了最多的调查人员。选择有门岗的小区进行调查是为了便于计算,因为它们代表了中国各地主流开发的大型混合使用区域或住宅区。

早高峰出行调查平均值显示,小汽车出行分担率从40%下降到30%,而公交分担率从18%提升到34%,几乎翻倍。

调查结果显示交通出行模式有明显的转变,也说明了BRT项目具有很大的潜力,吸引大量小汽车出行转移到公共交通出行。早高峰出行调查平均值显示,小汽车出行分担率从40%下降到30%,而公交分担率从18%提升到34%,几乎翻倍。2015年4月到10月间大量的调查样本证实了这是一个迅速的转变。

本次调查并没有对小汽车使用者进行深入调查以确定他们的整个出行是否都使用了小汽车,所以真实的公交分担率可能比调查结果显示的更高,而真实的小汽车出行量比调查结果更少。很有可能一些坐在小汽车中的人接下来会被送到BRT车站,那么对于这类人群来说,BRT才是他的主要交通出行方式。

步行、自行车和出租车的分担率基本没有变化,说明最大的出行方式转变是从小汽车到公共交通。BRT开通前后的调查结果,步行分担率从26%转变为23%,自行车出行分担率从12%转变为10%。2016年初将开通运营新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可以预计自行车出行分担率会有所提升。

点击这个链接可看到更多的相关图表。


沿着BRT走廊的调查小区位置。

点击影响分析可看到与上图相关的更多信息。


都市田园于2017年建成,区内有332套房子。早高峰时段该小区居民公交出行分担率从11%(BRT开通前)提升到39%(BRT开通后)。
金缔华城于2007年建成,区内有1200套房子。早高峰时段该小区居民公交出行分担率从20%(BRT开通前)提升到35%(BRT开通后)。
江山景苑于2008年建成,区内有287套房子。早高峰时段该小区居民公交出行分担率从25%(BRT开通前)提升到28%(BRT开通后)。
香山铭苑于2000年建成,区内有628套房子。早高峰时段该小区居民公交出行分担率从17%(BRT开通前)提升到40%(BRT开通后)。
碧翠苑于2005年建成,区内有628套房子。早高峰时段该小区居民公交出行分担率从17%(BRT开通前)提升到40%(BRT开通后)。
图中所示,在BRT建成的同时,碧翠苑2015年新增的区域(红色框)。

碧翠苑(地图上方)是本次调查5个小区的一个特殊案例,在调查期间碧翠苑的增长户数最多;这个小区只有一个出入口,便于进行交通出行方式的调查;碧翠苑的住户主要是低收入人群标注1;在BRT建成期间(地图下方)碧翠苑也进行了小区扩建,增加了15%的户数。新建区域其实离小区出入口及BRT车站更远,到小区门口的步行距离为250米,小区门口到BRT车站的步行距离为650米,所以有相当一部分碧翠苑的住户需步行900米才能到达BRT车站。这么长的步行距离不利于吸引BRT乘客。此外,新建区域到小区门口250米的步行距离也可能让住户打消步行的想法。调查结果显示,碧翠苑住户的步行分担率有所下降,从32%下降到25%。小汽车出行分担率从28%上升到31%。尽管小区到BRT车站的衔接不太理想,但是公交分担率的增幅最大,从20%提升到27%,其中使用BRT出行占24%,使用普通公交出行占3%。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目前小区到BRT车站的衔接不甚理想,在早高峰时段碧翠苑仍然有1/4的住户采用步行的方式到达BRT车站。随着BRT出入口及连接通道的改善,预计可吸引更多的步行出行量。

图中标示了每个调查小区及出入口的准确位置。小区出入口的数量不一,碧翠苑有1个出入口,金缔华城有7个出入口。

标注1:碧翠苑一期、二期(占总户数的85%)于2005年作为经济适用房面向以下人群开放:(1)宜昌市区户口(户口所在地);(2)年龄在35岁或以上;(3)拥有住房面积(以家庭为单位)等于或低于50㎡;(4)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宜昌市上一年度的平均水平。宜昌经济适用房的申请流程要求,符合条件的居民持所在单位的收入和住房证明到宜昌房管局申请。初选结果将在相关的街道办事处和www.ycfcglj.gov.cn上公布。名单上的人将被确定为经济适用房的购买对象,并将被分批安排,以获得选择公寓的权利。办理房产证5年后,业主可出售自己的房产,根据当地一家房屋中介向ITDP提供的信息,作为经济适用房的这85%的住宅大约有20-30%后来被出售了。2015年建成入住的碧翠苑三期,是宜昌市政府重点工程的移民安置房。三期新增的15%住宅,与保障房一样,业主持有房产证5年之后才能交易。